中文

English

复旦大学史颖弘教授团队发现肝癌免疫治疗耐药新靶点,助力尊龙凯时生物医疗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8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在肝细胞癌(HCC)中,T细胞耗竭是持续疗效的主要障碍。因此,研发既能抑制肿瘤生长,又能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包括史颖弘、刘卫仁和Zheng Tang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靶向HMGB2作为双重免疫调节剂,通过增强CD8+ T细胞功能与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揭示了HMGB2+CD8+ T细胞与免疫耗竭及抗PD-1治疗抵抗之间的联系。为识别与T细胞耗竭相关的新分子,研究者们分析了人类和小鼠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并探讨了HMGB2通过对效应T细胞(TEFF)和癌细胞的双重作用促进HCC进展的潜在机制。

复旦大学史颖弘教授团队发现肝癌免疫治疗耐药新靶点,助力尊龙凯时生物医疗发展

该研究的背景是原发性肝癌(PL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并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尽管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改善,但超过50%的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阶段。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上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由于肿瘤异质性和免疫逃逸,药物耐药性依然是一个重要挑战,影响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虽然某些抗癌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关键的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但其中一些药物可能损害免疫细胞的生存或功能。因此,开发能够靶向肿瘤细胞并同时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肝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进行探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研究者发现HMGB2+ CD8+ T细胞与免疫耗竭和抗PD-1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HMGB2通过损害CD8+ T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并激活肿瘤细胞的干扰素γ反应,降低了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同时,HMGB2特定的抑制剂单宁酸与PD-1抗体联用,可以协同抑制肿瘤生长,逆转T细胞耗竭,展示了靶向HMGB2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新策略。

这一研究的思路是:首先对人类和小鼠的肝癌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以确定T细胞的异质性,进一步富集与T细胞耗竭相关的基因HMGB2。接着构建HMGB2条件敲除小鼠,以探索HMGB2对T细胞功能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影响。最后,采用各种方法明确HMGB2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样性与功能,研究者分析了7个未经治疗的肝癌样本和4个正常肝组织样本。经过质量控制,共识别94928个细胞,并细分为多种细胞类型。Umap分析显示,正常肝组织中的TRM、TN及TEFF亚群主要集中,而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则富集在TEX亚群,并伴随HMGB2表达水平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HMGB2与IFNG在肿瘤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而肿瘤特异性HMGB2表达则与TIGIT表达呈正相关,暗示HMGB2或许抑制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

针对HMGB2缺乏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MGB2缺乏显著增强了CD8+ T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和效应功能,从而提高其抗肿瘤能力。研究者通过构建Hmgb2敲除小鼠模型,发现CD8+ T细胞在激活状态下显示出更高的线粒体活性。此外,HMGB2缺失也能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从而提高线粒体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强细胞的能量代谢。

通过ATAC-seq的检测,研究者证实HMGB2缺失型T细胞具有较高的染色质开放性,这暗示HMGB2可能在调控线粒体基因转录中发挥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HMGB2通过影响NRF2的稳定性来调控其表达。

在肿瘤细胞中,HMGB2缺失也能够增强对IFN-γ反应的敏感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这些结果表明,HMGB2在肿瘤细胞中抑制了IFN-γ反应,并降低了肿瘤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抑制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研究还发现,靶向HMGB2可以增强抗PD-1免疫治疗的效果。HMGB2+ CD8+ T细胞与免疫治疗耐药性相关,敲除CD8+ T细胞中的HMGB2能显著提升抗PD-1抗体的疗效,并促进效果性CD8+ T细胞的浸润。这显示出HMGB2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可以逆转肝细胞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抗肿瘤免疫力。本研究为HC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见解。

尊龙凯时的研究团队在此领域内深入探索,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治疗选择。